基建处

陕西工大基建处欢迎您!

今日:
 
 首页  部门概况  校园规划  处务公开  施工技术  廉政教育  学校主页 
温馨提示:
最新消息 · 后勤干部职工走进庭审现场开展警示教育    2025/07/12      · 基建处开展清廉家风建设活动    2025/06/24      · 省发改委评估检查我校先进制造技术训练中心项目    2025/06/04      · 后勤第二党支部开展“学习保密法 筑牢保密观”主题党日活动    2025/04/24      · 后勤第二党支部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交流研讨活动    2025/04/18
热点排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建设 > 重大规划 > 正文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2021-2025年)

2023年10月27日 16:08  点击:[]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2021-2025年)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校园基础设施、提升人才培养环境水平,支撑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建设、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和新校区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校园基本建设回顾

十三五期间,按照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校园基本建设项目,累计投入5亿余元,新建和在建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实现了征地441亩开工建设新校区一期的历史性突破,办学用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大幅增加,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新校区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2018年9月19日学校与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征地约546亩(净用地面积约441亩)建设新校区。经过两年多的扎实推进,完成了新校区一期项目18栋单体建筑(含创新创业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7.1万平方米的立项报批、土地审批、规划设计、文物勘探发掘等工作,2019年10月31日新校区项目建设推进会顺利举行,项目动工建设。

2.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投入使用

总投资1.797亿元、建筑面积5.48万平方米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即精艺楼)于2017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实习实训条件。该项目是目前学校建成投资最大、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教学实训场所,配置了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监测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和人防工程(地下车库)等设施。

3.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根据办学需要,2018年投资1236万元将原为教学楼的笃学楼A装修改造为学生宿舍,建筑面积7450平方米(其中扩建增加1263平方米),并改名为明善园4。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建成了国学文化广场、精艺楼文化广场、机床文化园、校史文化广场等,完成了行知楼A、明德堂大礼堂、羽毛球馆、崇文西楼、崇文北楼、校史馆、学术会堂等装修改造工程和家属区上下水改造、环境整治。

4.绿色、节能校园稳步提升

系统设计了校园绿化美化方案,实施了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完成了崇明楼、精艺楼、校史馆等建筑周边绿化、亮化建设任务,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以上。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精艺楼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的建成使用,使精艺楼整体达到了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教学楼、宿舍楼等公共场所更换采用节能照明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节能设施工程、有效降低运行能耗,节约资金,收效明显。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国家职教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7-2019)《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发〔2021〕1号)《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21〕10号)等颁布实施,为职教改革描绘了宏伟发展蓝图,职业教育迎来了新时代、进入了新阶段。对标国家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为学校基本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的新空间

2021年7月咸阳市被列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9月咸阳市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更名为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加挂咸阳临空经济区,开启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抢抓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依托国家西咸新区职教改革试验区,与市政府、经开区携手把新校区建设成为服务装备制造的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城市核心区、职教改革创新先行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策源地,职教本科教育排头兵,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国家节能减排战略要求的新标准

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到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关键期、推进碳中和起步期,在校园基本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价、实施;在后勤保障中,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碳排放量,实现学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面临挑战

1.办学用地缺口较大

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校75周年,建成全国高水平职业大学,确保国内领先、国际知名高水平职业高等学校地位。目前,我校两个校区建设用地共约1160亩,依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发〔2021〕1号),学校新校区二期建设用地尚需1000亩为宜。因此,推进落实新校区二期建设用地将是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重要任务。

2.基本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目前,学校老校区已建校舍建筑面积455201.3平方米,新校区在建建筑面积291534.4平方米。依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和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办学规模,校园建筑布局调整、使用功能优化、老旧房屋改造、水电气暖更新等基本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3.老校区改造任重道远

2022年9月新校区一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将初步形成以老校区为主、新校区为辅的双校区运行办学格局。十四五期间,缩小文汇路校区与新校区基础条件差异,必将成为校园基本建设的新课题、新任务。在学校财力许可的前提下,对老校区进行规划、功能调整,持续推进老校区升级改造任重道远。

4.服务保障提升迫在眉睫

按照国家《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51356-2019),十四五期间校园新建、改建、扩建要从最基本硬件建设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转变,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积极引进校企合作资源,改革现有服务保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团队打造服务品牌,实现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三、“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校园基本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师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教育教学科研为出发点,立足校情、科学谋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大幅提升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创新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进程,建成宜学宜居、人文绿色、美丽智慧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谋划,既要推动新校区一期项目顺利实施、按期交付,又要适应双校区运行的新模式,优化功能布局,循序渐进推进老校区升级改造,更要抢抓机遇落实新校区二期建设用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保障基本建设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建改结合,科学布局

坚持量力而为、稳步推进,重点建设新校区一期项目18栋单体建筑(含创新创业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按期交付使用,满足首批入驻师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条件,完善新校区功能设施;兼顾老校区功能优化、布局调整,以5G+智能材料成型实训基地扩建项目为起点,厘清难点、保障重点、调配资源、久久为功,陆续实施老校区升级改造。

3.以人为本,服务师生

校园基本建设和服务保障,必须以师生需求为本,搭建服务保障、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

4.注重科技,绿色建设

契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积极采用绿色节能材料、低碳环保技术,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节地节水节电建设,推进生态校园、智慧校园、绿色校园、节能校园建设。

四、“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校园基本建设和服务保障服务将以师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在饮食、安居、出行、空间等方面大幅跃升。

饮食:优化学校学生食堂布局,办好教工餐厅,丰富花样品种,实现饮食美味、便捷、营养,保障吃的好;新校区餐饮服务有特色、有品牌、优服务,满足师生生活需求;积极引进社会企业,以市场换投资打造专业餐饮服务;在全校倡导节约粮食、安全餐饮、开心工作的新理念。

安居:改造文汇路校区学生公寓居住环境,基本实现6人间逐步改善居住条件;争取政策扶持,适时实施教职工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优化新校区学生居住环境,打造温馨、舒适的标准化公寓;创造条件,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推进教职工安居。

出行:全员倡导绿色出行生活理念,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在文汇路校区增配安全充电基础设施,满足师生使用需求;双校区运行,配置新能源通勤车辆,实现学研用一体化。

空间:统筹文汇路校区升级改造,科学编制改造规划,进一步优化建筑布局、逐步改造水暖电基础管网,努力缩小新老校区环境差距;抢抓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机遇,争取新校区二期建设用地1000亩落到实处;协调新校区一二期土地使用,提早编制二期新校区规划,为持续建设擘画蓝图。

十四五时期,必将是一个爬坡过坎、攻坚收获、积蓄后劲的重要战略发展期。

(二)主要任务

1.加快新校区一期项目建设,完善功能布局

实施完成新校区一期18栋单体建筑(含创新创业中心、信息技术中心)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室外工程的建设任务,协调地方政府及时配套新校区水、电、气、暖供给保障,确保新校区一期2022年9月投入使用。

新校区一期18栋单体建筑一览表

序号

建筑名称

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层数

1

教学理实A

9829.4

13419.7

6F/1D

2

教学理实B

12776.9

8F/1D

3

教学理实C

9146.3

5F/1D

4

教学理实D

10621.5

5F

5

教学理实E

10856.2

7F

6

青教公寓

29620.7

3276.9

22F/1D

7

学生宿舍A

15480.6

12F

8

学生宿舍B

16263.8

10F

9

学生宿舍C

12843.5

10F

10

学生宿舍D

12843.5

10F

11

学生宿舍E

12947.9

10F

12

学生宿舍F

12947.9

10F

13

图文信息中心

35796.4

9F

14

食堂一

12533.6

6145.8

3F/1D

15

食堂二

6058

3F

16

生活服务中心

5336.2

2F

17

创新创业中心

12047.99

1508.01

8F/1D

18

信息技术中心

9068.6

5F

 

247018.99

24350.41

271369.4

完善新校区功能布局,新建建筑面积19750平方米的先进制造技术训练中心大楼1栋、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的室外体育活动场1个。根据办学需要和学校财力,适时启动新校区综合运动馆项目、学生公寓G楼、H楼项目等,建成宜学宜居、人文绿色、美丽智慧的生态新校区。

2.落实新校区二期建设用地,破解发展瓶颈

紧跟国家新一轮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编制调整进程,抓住国土资源规划调整的重要窗口期,积极与咸阳市政府、西咸新区和省自然资源厅洽商对接,力争新校区二期建设用地1000亩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学校办学用地不足的发展瓶颈。依托新校区二期建设西部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努力建成具有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3.有序推进老校区升级改造,优化服务功能

立足双校区发展实际,明晰老校区办学定位,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升级改造项目。按照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启动老校区升级改造,改善学习生活环境,主要实施以下项目:

1)建成4500平方米的5G+智能材料成型实训基地扩建项目,支撑双高计划专业群;

2)拆除原校办工厂办公楼(含车库)等老旧建筑,新建停车场和休闲广场;

3)拆除并迁建东区学生食堂,改善学生就餐条件;

4)改造至善园2号学生公寓楼等,满足培训学员住宿需要;

5)争取政策扶持,启动教职工老旧住宅小区改造;

6)持续实施校园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工程,打造美丽校园;

7)渐进提升校园节能、环保、智能水平,建设节约校园;

8)积极探索地热、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项目,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学校。

4.全面深化服务保障综合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引进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服务保障的网格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硬件平台,建设智慧后勤,构建集服务保障、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一体的陕工服务保障大平台,推进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节能型、生态型、智慧型校园服务保障模式,支撑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

五、“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和服务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借助社会专业服务团队力量,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正确决策,及时解决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改造、校园修缮、后勤保障等方面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依据年度基本建设任务,科学调度、明晰责任、落实进度,全面推进项目负责人制度,实行年度目标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加强多方协调沟通,与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等政府部门密切合作,积极争取有利政策,推动项目顺利审批。以工程项目为驱动,学校基建、财务、审计、国资、使用部门高度契合,推进基本建设和服务保障顺利实施。

2.强化业务管理

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地质勘察、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全过程审计等社会服务企业的专业优势,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建设标准,依法依规推进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学校建设和修缮管理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制度、全过程审计制度、采购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厘清校内管理职责、规范管理流程、细化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服务升级换代。

3.夯实资金保障

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和服务保障升级改造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学校财务部门统筹、规划资金使用,支撑基本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全校树立开源节流、投资问效的理念,追求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4.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团队是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和服务保障的核心。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廉洁教育、预防职务犯罪,自觉抵制诱惑、拒腐防变;通过内培外引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廉洁高效、勇于担当的管理队伍,确保校园建设和服务保障稳步实施。

5.创新管理体制

加快社会化改革步伐,创新服务保障工作机制体制,引入社会资源、资本,积极探索餐饮、修缮、保洁、绿化、水电气暖等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径,进一步探索一站式综合服务师生的新模式。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实现服务保障专业化、社会化、高效化、特色化的发展目标。

 

关闭